3月21日上午,镇远县㵲阳镇兴隆社区“古巷管家”魏兴民和往常一样,提着刚买的鸡蛋和蔬菜往独居老人黄九芝家中走。“黄大姐,菜买回来了,都是新鲜的,门口的垃圾我提走了,你一个人在家注意安全,有事就喊我……”
(资料图)
黄九芝今年73岁,去年摔伤腿之后,一直在家休养。与她一墙之隔的“古巷管家”魏兴民主动承担起为老人代买、代办的责任。“老魏天天来看我,没有他,我连吃饭都成困难。”黄九芝说。
何为“古巷管家”?
“这是镇远县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加强社区精细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全新实践。”镇远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6月,镇远县针对多民族杂居、游客广至的实际,以兴隆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行“古巷管家”基层治理模式,组建由社区干部、老党员、热心群众以及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下沉的党员干部组成的管家队伍,以古城巷道网格为载体,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环境整治、安全生产、政策宣传、纾困解难等工作,着力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我们把社区10余条古巷道,按照地理相近、居住相连、便于服务的原则进行划分,组建了一支22人的‘古巷管家’队伍,服务居民、游客和商户。”兴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文杰说。
“古巷管家”杨凯华是镇远县信访局派驻帮扶兴隆社区的“双报到”党员。去年9月,他开始对接服务四方井巷道。
“巷道石板坏了,不方便也不好看。”“好几家瓦面破损,影响古镇美观。”入户走访时,杨凯华接到群众反馈,立即整理资料,把情况反馈到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如今,杨凯华已成为四方井巷道居民人人点赞的“贴心人”。
“以前,群众办事找干部,现在,管家下沉到每家每户,收集群众需求,主动做好服务。总而言之,群众有需求,管家有回应。”陈文杰说。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紧盯“家门口”这一重要环节,镇远县正以“古巷管家”基层治理模式为载体,下足“绣花”功夫,健全完善社区精细化服务,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基层,以“基础实”护“百姓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孙蕙
二审 杨惠
三审 袁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