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相关资料图)
「穿衣自由」的口号已经被说滥了。
但女性因穿着清凉受到恶评、被鉴擦边、被造黄谣的现象又层出不穷。
普通人穿着性感会遭举报。
女运动员穿合规的比赛服也会被批「露骨」。
内娱女星也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穿多了被阴阳怪气,被嘲「保守」「土」。
穿少了又被举报,被骂博眼球、被诋毁擦边。
所以,经常有人说,现在人越活越倒退了。
这让香玉想到一部国产老电影。
拍的就是「穿衣自由」口号的起点。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记录了80年代末的思想观念大爆发期。
片中,人均三点式、丁字裤。
看过的人无不惊叹其尺度之大。
但当年却在全国公映,央视播出,没有删减。
今天 ,不妨一起回顾一下这部生猛、大胆的作品。
看一看,我们今天的思想观念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哈罗!比基尼》
1986年,深圳举办了一场全国健美比赛。
没想到,比赛过程中,警方接到举报:
「有人在开展黄色活动,警察必须来抓人。」
类似状况还不止一次。
此片所讲的,正是围绕这场健美比赛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图源:深圳报业集团片中,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体育界举办了首届全国健美业余赛。
号召热爱健美的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负责人表示,为了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穿着也必须按国际规定标准来。
这意味着,中国女性也要穿三点式泳装——比基尼参赛。
在那个年代,女性露腿都还很罕见,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比基尼是什么。
比基尼在国外的历史也不过半个世纪。
可想而知,消息一出就震惊中外。
在国内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人大呼变天了。
海外新闻界也反响强烈,将其视作中国女性的一次历史性拐点。
很多外国记者将信将疑,「保守的中国人真的能接受吗?」
但还别说,看上去进展还挺顺利。
消息一经流出,年轻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不少人还自告奋勇当起了志愿者,义务向路人科普「比基尼」。
刊登比赛通知的报纸,一眨眼就卖光了。
举办方起初还担心没人参加,没想到报名的人不少。
健美爱好者们其实早就在期待这一天,纷纷摩拳擦掌。
一对健美夫妻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一消息。
妻子刚洗完澡衣服都顾不上换,就被喊了出来。
一听还有多人项目的团体赛,两人兴奋地紧紧相拥。
通过资格赛选拔后,他们更是激动到当众转圈圈亲吻。
后台记者采访时,丈夫被喜悦冲昏头脑,一时口误。
对着镜头说「我们就是在健美时搞上的」,闹了大笑话。
很多对健美还一无所知的年轻人,也忍不住跃跃欲试。
一个男人自认为身材还行,当着记者的面扒掉衣服。
「你看我这样的行不行?」
确定参赛后,每个选手都开始着手准备。
先置办一身参赛服。
当年卖比基尼服饰的地方不多。
很多人都是自己踩缝纫机做出来的。
大小、松紧都得自己摸索着来。
备好衣服后,就抓紧时间游泳、健身、练习台步。
为了能在比赛时展现最好的状态,人人都牟足了劲。
异性朋友之间还互相展示衣服和练习成果。
这画面在当时算得上石破天惊。
自然,到了比赛当天,画面更是尺度惊人。
满屏荷尔蒙炸裂的肌肉男女。
镜头毫不顾忌地对准每一寸肌肤。
男选手秀出自己一块块隆起的肌肉。
女选手也不甘示弱。
自信、坦荡地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和美感。
但自然,如此开明包容的社会风气,只是表象。
影片一开始就科普了「比基尼」这一称呼的由来。
1946年,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上进行了一次原子弹爆炸实验。
同年,这种用料极少的三点式泳装诞生。
因为它一出现就引发舆论震动,威力堪比原子弹,就被命名「比基尼」。
当这颗「原子弹」落到中国时,也不可避免的是一地硝烟。
尤其这场健美比赛还在电视播出。
当时,电视还是最主流的信息传播渠道,整个社会所面临的的思想冲击可想而知。
自比赛消息一公布,就有无数人写信、打电话举报。
认为比赛有违公序良俗,要求及时停手。
举办方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年轻的参赛者,也都遭到了各方的劝阻。
为了走上台,险些造成各种人际关系网破裂。
有的闹起家庭矛盾。
女儿刚换上一身比基尼,父亲就如临大敌,手里的橘子洒落一地。
还有情侣矛盾。
原本关系稳定的一对情侣,因为比赛撕破了脸。
女方是服装设计师,她深知这次比赛的意义,执意要参加。
男方理解不了,冷嘲热讽道,「怎么不把那三点也脱了?」
被女方回怼「我可以原谅你的自私,但我不能忍受你的浅薄。」
有的选手干脆瞒着家人去参赛。
结果,电视上一播出,老母亲眉头紧皱。
镜头扫向胸部时,老母亲更是怒气冲天,当场昏厥了过去。
还有些不相干的看客,让比赛变了味。
一个男人,嘴上说着支持解放思想。
结果,一看到女人穿比基尼出来就腿软跌地,思想走偏。
女性参赛者还莫名其妙被泼了脏水。
无缘无故被污蔑说以后恋爱会劈腿。
还有很多广告商闻风而动。
举着相机来拍照,邀请参赛者作代言。
实际上就是想利用她们的热度,宣传自己的产品。
再看比赛现场,虽然台上气象一新。
但台下的观众却各怀鬼胎。
甚至在评审团上,赛事负责人都在比赛过程中都偷偷摘掉了眼镜,不愿直视。
不难看出,此片虽是开风气之先的应时之作。
却没有过分渲染焕然一新的社会风气。
反而突出一种错位的荒诞感。
最明显的,是公域和私域的反差。
很多人对外展现的是无所不包的气度,私下却又因循守旧、避嫌守义。
健美比赛总负责人对着镜头唱高调,动员群众参赛。
私下却不允许自己女儿参赛,还行使公权剥夺了女儿的参赛资格。
电视台拍摄宣传视频,想传播进步、开放的思想观念。
结果,不小心拍到了健美夫妻激动接吻的镜头。
居然认为夫妻接吻有伤风化,要求全部剪掉这些画面。
还有,不同代际、性别的冲突。
年轻人普遍听到比赛都拍手叫好,上了年纪的人却都连连摇头。
女领导有通融的余地,男领导铁面无情。
还有的男人,自己在艺术学院做人体模特,天天只穿一条内裤,却不允许自己女友露腿。
最让人悲哀的是理想和现实的严重脱节。
参赛的女选手都将这次比赛看作难得的机会。
以为这场比赛会让更多人突破传统观念,掀起中国女性的身体革命。
但没想到,结果却是不被家人理解、被朋友污蔑、被不相干的广告商骗钱。
可以发现,种种情景和今天如此相似。
今天,虽然审美多元、穿衣自由已经被说滥了。
但很多人只停留于喊喊口号的层面,没能真正的理解、认同。
所以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人不顾世俗眼光,实践穿衣自由。
也能看到铺天盖地的低级玩笑、嘲讽谩骂。
也正像片中一样,思想解放的风气总是伴随着新的问题。
穿衣自由的女性被骚扰、被恶意评判。
在很多恶性事件中,穿衣自由被与受害者有罪论相联系。
还有,女性话题也被利用、炒作、消费。
因辱女营销翻车的商家不在少数。
而且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穿衣自由」会陷入更复杂的语境。
性别议题虽被普及,但审美单一已成痼疾,饭圈化又成舆论常态。
「穿衣自由」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割裂,越来越难以达成共识。
还出现了各种匪夷所思的现象。
比如,穿衣自由成了「白幼瘦」的特权,还与「媚男」挂钩。
最近,「瑜伽裤能不能外穿」的话题就尤为典型。
一个女孩发贴表示自己鼓足勇气穿了瑜伽裤出门,被朋友夸赞后重拾信心。
这很快成了励志热贴,还衍生出热门话题「不止瘦女孩能穿瑜伽裤」 。
后续又引发不少争议。
有人表示认同,认为不瘦的女孩也要勇敢穿衣。
也有大量反对意见。
有人觉得这种穿着暴露身材短板,有人说瑜伽裤没必要日常穿,还有人怀疑这是商家的营销手段……
种种讨论几乎浓缩了「穿衣自由」的所有困境。
我们会发现,「穿衣自由」不仅没有拉平性别、身材的不平等。
反而困在「以瘦为美」的单一审美观念和外界的刻板印象里。
穿一条裤子不仅需要外界认可、自我勉励、集体认同来合力完成,还需要谨防跌入消费主义陷阱……
这些反倒无一不说明了穿衣的不自由。
回到这部电影。
片中震惊全国的比基尼,今天已是司空见惯。
但新旧思想的激战在当下依然不断上演。
因此,我们很难去笼统地说时代进步还是倒退了。
就像最近新闻曝出大卫雕像被美国家长投诉色情,让很多人觉得惊讶。
人们也总是笼统地认为西方世界更为开明。
只能说,时代的发展未必能够解除观念的枷锁。
反而,舆论环境的变化,可能带来更多新的问题。
正如热依扎所说。
当穿自由不再成为话题时,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自由。
全文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