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47岁,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因为工作的原因王女士需要久坐或久站。
近期王女士感觉到自己的右腿逐渐变得不舒服,能够明显感觉到胀痛感,最初她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过度用力或坐太久造成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感觉到自己的右腿越来越疼痛,甚至出现了麻木感,并伴有轻微的浮肿,甚至影响到行走和站立,这一症状严重影响王女士的工作和生活,于是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对王女士进行问诊,确定王女士无慢性疾病史,无家族遗传史,无传染病史,了解到王女士近期出现了下肢肿胀和疼痛感,随即进行体格检查。
(资料图片)
按压王女士下肢部位,有明显的压痛感,通过对下肢部位观察,下肢静脉有明显滞留现象,初步怀疑王女士应该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观察豆状静脉和股动脉的流量来检测是否存在血栓,结果显示下肢静脉血流量偏低,右腿出现血栓现象,导致血液在静脉中滞留而引起疼痛。
除了检查豆状静脉和股动脉的流量外,我们还检查了王女士的D-二聚体水平,这项检查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指标,因为D-二聚体是血液凝块分解产物,检测结果显示王女士机体出现了血液凝块,结合血管影像学检查,确诊王女士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
通过会诊确定王女士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为主。王女士需要服用抗凝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帮助防止新的血栓形成,也能将已有的血栓缩小,在服用抗凝药期间王女士每日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保证血液流动通畅。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选择宽松的衣服和舒适的鞋子,避免下肢血液循环受阻;除了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王女士还应接受几轮的理疗,理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和按摩,李瑶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也能缓解下肢肌肉酸痛。王女士还需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免血栓脱落造成急症发生。
随着治疗的进展,王女士的症状逐渐消失,身体也逐渐恢复到健康状态,为了防止血栓再次发生,王女士需要留心观察机体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发生血栓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王女士密切关注了自己的身体信号,并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最终成功克服疾病变回归了健康生活,如果我们忽视身体传递给我们的信号,血栓得不到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导致肺栓塞,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要留心机体传递给我们的信号,机体发生血栓后会出现3种信号,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这3个信号以及血栓形成的原因。
一、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是一种血管疾病,通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栓形成意味着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形成了血栓,这会导致血管阻塞,从而影响血液流动并引发多种健康问题。以下是导致血栓形成的4个主要原因。
1. 血液粘稠度增加
高胆固醇水平升高会影响血液粘稠度,容易导致血脂斑块形成,进而形成血栓,另外胆固醇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质,当其水平过高时会导致血管内壁发生损伤,从而引发血栓形成;高胆固醇水平还会导致动脉硬化,这也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血糖升高也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块,另外糖尿病会导致血液中的糖分水平过高,从而引起血管内壁发生损伤,导致血栓形成。
糖尿病还会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增多,这也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血小板活性增加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在血管内壁发生损伤时,会聚积在伤口处,形成血栓,保护血管不出血,但如果血小板过度激活,则会导致过度的血栓形成。
2.心血管疾病
机体发生心血管疾病更容易形成血栓,机体出现动脉硬化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动脉硬化是指血管内壁上的脂质沉积,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增生等组织学改变,导致血管壁加厚硬化,弹性下降,管腔狭窄,流量减少的一种疾病。
动脉硬化后血管内壁容易形成血栓,而且血管变窄,血栓更容易形成,动脉硬化的病变还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动脉闭塞。高血压也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血压过高会影响血流动力,血流动力过慢,血液当中的物质溶液沉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3.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天生就有血栓倾向,这与他们的遗传因素有关,例如,一些遗传性凝血失调疾病,如因子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突变等,这些会导致血液过度凝固,形成血栓;另外其他遗传性疾病,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外界因素
除了内部因素外,外界因素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长时间静坐或不活动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一个常见外部因素。当人们长时间不动时,血液循环变慢,血液中的血小板容易粘在一起形成血栓。
手术或创伤后可能需要长时间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这些药物也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外伤或骨折会导致局部血管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高温或低温环境会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在高温环境下,人们容易出汗,血液浓缩,血小板容易聚集形成血栓。在低温环境下,血管容易收缩,血液流动变慢,也容易形成血栓,总之长时间静坐或不活动,手术或创伤,大量饮酒以及高温或低温环境都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常见外部因素。
我们应该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不动,避免大量饮酒,同时保持舒适的温度环境,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一旦形成很容易造成一些急症,因此我们要尽早发现机体传递给我们的血栓信号。
二、体内有血栓时,身体或发生3个信号提示
第一个提示:手脚麻木
发生血栓会影响周围神经,导致我们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血栓阻塞了手脚的血管,会导致血液无法顺畅地流过,从而使组织缺血和缺氧。
缺血和缺氧会导致组织代谢功能下降,导致手脚麻木症状发生,神经系统需要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才能正常工作,缺氧和营养不足会导致神经元失去正常的功能,从而导致麻木,疼痛等症状。
血栓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导致血管狭窄并影响血液流动,进一步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血栓会导致炎症反应,释放出一系列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物质会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手脚麻木的症状,炎症反应还会加重手脚麻木的症状。
上面提到的王女士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症状主要以胀痛感为主,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下肢麻木症状,如果我们出现了手脚疼痛或麻木感,应及时去医院筛查是否是血栓。
第二个提示:肿胀或水肿
当身体某个部位出现肿胀或水肿时,也可能是由于该部位的血管被血栓阻塞,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所致。肿胀或水肿的严重程度可因血栓的大小和位置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是轻微肿胀,而有些人则可能出现明显的水肿。
上面提到的王女士就出现了下肢肿胀这一症状,通过检查,最终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筛查是否是血栓引起的。
第三个提示:暴发性呼吸困难、胸痛或头晕
当血栓出现在肺部或心脏等重要部位时,可能导致暴发性呼吸困难,胸痛或头晕等严重症状。血栓形成在肺部会影响呼吸系统,导致呼吸不通畅,早期会出现轻微呼吸困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困难的症状会随之加重,同时伴随胸痛,头晕等症状,头晕是由于呼吸系统供氧量不足导致的。
出现这一症状,同时伴有其他血栓相关的症状,如疼痛或不适感、肿胀或水肿等,则应及时就医,血栓的危害很大,我们应该及时预防血栓,尤其是高风险血栓人群。
三、如何预防血栓?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坚持遵医嘱用药控制原发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坚持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脂和血压,预防血栓的形成。每周都应进行一定量的有氧运动,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3)饮食健康
饮食健康要求我们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其次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入,特别是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这些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和血糖,预防血栓的形成。
4)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血栓的形成和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应该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应该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站立的人,应该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血栓需要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和定期检查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保护自己的健康。
体内有血栓,机体可能会出现手脚麻木、肿胀或水肿以及爆发性呼吸困难、胸痛或头晕这3个信号,出现这3个信号应该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血栓相关的病史或风险因素。上面提到的王女士出现了下肢肿胀和疼痛这2个信号,经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在发现得及时没有出现血栓脱落的情况,面对血栓我们应该要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
文献参考:[1]. 王亚平, 王晓峰, 赵志强. 血栓形成与溶解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 21(4): 401-405.[2]. 刘宏伟, 王瑞, 王晓峰. 血栓形成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 20(6): 601-605.[3]. 刘晓峰, 李晓燕, 王晓峰. 血栓形成与肿瘤的关系[J]. 中国循证肿瘤医学杂志, 2019, 6(5): 469-47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