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唐代、明代三个王朝的中后期,尤其是末期出现了很多宦官干政的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三个朝代的宦官崛起时间非常相似,在立国之初,宦官地位很低,到了中期开始慢慢崛起,到了末期就具备绝对权力,甚至能左右皇帝废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皇帝要争取权力的平衡。
王朝初期,开国之君或继任之君具备绝对的权威,无论是外戚还是朝臣,都依附于皇帝,皇帝唯吾独尊,不需要单独扶持势力去对抗朝臣或外戚。
王朝中期,外戚或者朝臣的势力慢慢崛起,继位之君的权力开始萎缩,为了对抗外戚势力(比如汉代)或者文官集团(比如唐代、明代),皇帝不得不启用身边最亲密、最听话的人--宦官。宦官被给予权力,让他们站出来对抗朝臣或者外戚,他们只依附于皇帝。皇帝站在宦官的背后,避免了和外戚朝臣的直接对抗。
最开始启用的宦官都是极其听话,但是人性都是不可控的,一旦权力被赋予到某个群体身上,这个群体会自发的稳固自己的权力,渐渐发展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尤其是继位的皇帝昏庸,或者懒政,或者年幼,则宦官很容易就超出控制滥用皇权。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末程元振、鱼朝恩、仇士良、田令孜等权宦,明朝的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等,都是三个王朝末期宦官专权的典型代表。这三个王朝,最具代表性的是唐朝,唐朝宦官“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宦官自行废立皇帝,更有甚者,先后有四位皇帝被宦官谋害。
历史告诉我们,权力平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皇权、外戚、朝臣、世家大族、宦官,都想分享最高权力。作为理论上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如何去平衡,就是一门学问。平衡的好就是明君圣主,平衡的不好就退位或者被杀或者亡国。
除了汉朝、唐朝、明朝外,秦朝也亡于宦官赵高乱政。但秦朝比较特殊,秦朝宦官没有明显的崛起轨迹,而是在秦始皇死后让赵高钻了权力真空的空子。
历史上有三个王朝没有出现宦官干政的问题,这三个王朝是宋朝、元朝和清朝。
宋王朝借鉴晚唐宦官干政的历史经验,对宦官从制度和人数上进行了严格限制,而且宋王朝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皇帝也不需要借宦官来平抑外戚。最使宋代皇帝头疼的是强大的文官集团,这个集团独享权力,根本不可能让阉宦掌权,就连皇帝也得受制于文官集团。但宋代的文官集团恪守儒家道德理想,一心忠君为国,没有篡夺皇权的事例。
作为少数民族的元朝,虽然宫廷内部也充满阴谋斗争,但基本上都是皇室内部的争斗,汉人文官集团并没有资格去和皇帝争取,作为宫廷的奴仆,太监群体也就没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
清朝作为最后的封建王朝,充分借鉴历史经验,严格限制宦官干政、后宫干政、外戚干政,并且纳入祖制。而且在清朝时期皇权达到了顶峰,清朝大臣都以“奴才”自居,更没有了和皇权争斗的底气。自此,宦官也失去了干政的土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