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即涨停,封单近百万手,大连热电强劲表现背后,资本市场正诉说着对于一笔交易的期待。
7月4日,A股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民营炼化行业的千亿巨头恒力石化称,拟将旗下从事新材料业务的康辉新材,与具有国资背景的大连热电重组上市,试图复刻一个“新的自己”。这无论对于康辉新材,还是中国新材料行业而言,都是一个重要时刻。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都是独一档的存在。2022年,中国的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贡献了当年GDP的约1/3,是美国的2倍。在这些工业产品中,不仅有大众刻板印象的衣服与鞋包,还有各类家电、电动汽车,甚至是飞机在内的“高大上”产品。
(相关资料图)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商品的制造都离不开材料,可以说,原材料是制造业的根基所在。而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升级,需要用到越来越多的高性能材料,至今都存在一定“卡脖子”的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材料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以恒力为代表的民营炼化企业,也加入到队伍中来,并促成了康辉新材的诞生与发展。
恒力又将创造历史
7月4日晚间,恒力石化发布公告称,拟分拆全资子公司康辉新材与大连热电重组上市。
简单而言,恒力石化将康辉新材100%股份出售给大连热电,后者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进行购买,发行价格暂定为4.42元/股。
交易完成后,这将成为A股市场首单由民营企业主导的“分拆+借壳”交易,可谓创造了历史。而到时,康辉新材将成为大连热电的子公司,相应的,恒力石化也将成为大连热电新的控股股东。
实际上,本次重组上市,对于康辉新材和恒力石化而言,都存在着积极的影响。
从康辉新材的角度来说,在其实现与资本市场直接对接,发挥直接融资优势的同时,也有助于释放内在价值。而对于恒力石化这个“炼化巨头”而言,既能令主业结构更加清晰,还可降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对市场环境进行快速反应,并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体系不同业务的均衡发展。
作为国内最大PBT(最有发展前途的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可用于汽车与飞机制造)生产企业,坐拥上百亿资产、主阵地位于辽宁的康辉新材,通过同地区的大连热电上市,不仅没有空间上的距离感,加上后者原控股股东国资身份的背书,都为康辉新材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目前,康辉新材主要聚焦电子电气、光学、新能源和超薄应用“四大领域”,并逐步实现覆盖从上游原料到中游薄膜、塑料再到下游涂覆、改性等深加工环节的全业务流程,同时从今年起,将迎来产能的进一步丰收期。而在新能源下游动力等领域持续景气的情况下,康辉新材也将迎来二次成长曲线。
▲(康辉新材聚酯薄膜生产车间)
可能很多人对于康辉新材所布局的新材料领域并不熟悉。什么是新材料?其实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定义,而新材料的范畴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产业的升级而不断变化。
但大体来说,新材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一种是传统材料通过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后者是康辉新材等发力的主要方向。像康辉新材的各类基膜产品是新材料,恒力石化旗下的德力化纤,所创造出的国内总线密度最细的聚酯纤维,也是新材料。
在我国新消费、新能源与新制造融合发展的催生下,恒力石化在PBS/PBAT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高端纤维材料等领域都有所涉及。但无论哪种新材料,其根本都是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
康辉新材背后的力量
新材料的开发并非易事,往往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以及数年如一日的研发积累和技术攻关,而恒力能孵化出康辉新材这类高潜力的新材料企业,也是一种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体现。
身为民营炼化巨头的恒力石化,其近四年的合计净利润高达414亿元,有足够的资金对新材料的研发予以支持。而恒力本身也注重研发,即便在2022年化工行业受到强烈冲击之际,依旧拿出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一半用于研发,并累计获得1116项国内外专利授权。
值得一提的是,恒力石化还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尽可能的利用各类资金在新材料领域快速发力。就在今年6月初,恒力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组成的银团签约,为其全资孙公司恒力(大连)新材料的树脂项目,预计提供高达124亿元的资金。
除资金方面强有力的支撑外,康辉新材诞生的根本,还来自于恒力石化所拥有的“大平台”。
在长达十几年深耕后,恒力不仅在独具优势的“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平台”基础上,打造出一个个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还以此为基础,锚定高技术壁垒与高附加值的成长赛道,构筑新材料产业链生态圈,成为平台型化工新材料研发与制造全产业链领军企业。
换言之,炼化一体化项目所构成的“大化工平台”,不仅为恒力石化巩固传统市场的优势,有效缓冲上游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还在提升附加值的同时消化中间产品,为康辉新材等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库”,使其能在新材料的海洋中探索,以获取二次成长曲线。
当然,不论是恒力石化等民营炼化企业的强势崛起,还是如今对于新材料行业的探索,都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
从2015年开始,国家便逐步加大对民营炼化项目的支持力度,而随着油气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原油进口“双权”逐步放开,包括石油在内的原料供给得到补充,为民营企业大炼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恒力石化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起了“大化工平台”。
不仅如此,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新材料的开发也得到了重视,并先后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对新材料予以支持,而被予以厚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恒力石化也围绕国家产业战略转型,在新材料领域不断发力,积极部署创新链及创产业链,而康辉新材如今的重组上市,就是一个证明。
一场“不能输”的硬仗
每一次弯道的出现,都可能带来行业巨变,令玩家之间拉开差距。弱者抓住机会,将迎来追赶和超越,强者抓住机会,则能更好地甩开对手,进一步确立龙头地位,而新材料领域,就是新的弯道。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先进制造业正在不断壮大,对于新材料的需求也在高速增加。
目前,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而材料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并促进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而康辉新材所处的化工新材料,也是发展最快,并最被投资者看好的赛道之一。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2021年,全球化工新材料的产量已达1亿吨,消费总额达3950亿美元,约合2.86万亿人民币。而到了2025年,全球市场的消费规模,更是有望达到约3.5万亿人民币。
另一方面,国内化工新材料市场仍存在巨大缺口,当前自给率只有一半左右,而康辉新材所涉及的工程塑料领域,自给率更是只有35%。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化工新材料产品都会经历产品毛利率波动,和进口替代率不断上升的过程,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2年,恒力石化涉及新材料的厂区与项目,基本处于马力全开的状态。其中,康辉新材年产38.6万吨的聚酯薄膜、年产24万吨的工程塑料,以及年产3万余吨的PBS类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产能利用率均为100%。
虽然对于新材料的投入较大,但高壁垒往往代表着高回报,尖端化工新材料产品毛利率通常在70%以上,远超大宗化学品15%的行业平均利润。而一旦实现技术上的创新或产业化的突破,市场便会给予强烈的反馈,康辉新材此番上市被看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不仅如此,在化工新材料掌握着技术的企业,往往可以获得与投资成正比的高额利润。
以恒力石化全资孙公司恒力(大连)新材料为例,其还在大连长兴岛建设中的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100亿元。其中,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虽然总投资接近200亿元,但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带来年均净利润,也高达91.5亿元,两年半就可回本。
当然,恒力石化布局新材料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利润这一个指标,也是企业责任的体现。因为新材料的角逐,不仅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存在于国与国之间。
由于新材料的发展程度,往往能决定下游产品的质量,甚至在高端材料领域容易出现赢者通吃,形成“卡脖子”的局面,以化工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因素。
不仅是中国,近年来,西方国家也相继发布相关政策,推进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以掌握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其中包括美国的《材料基因组计划》《纳米技术研究计划》,欧盟的《欧盟地平线计划》《石墨烯旗舰计划》,而日本、韩国、英国与德国等,也都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列为核心之一。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的新材料产业虽已取得长足发展,跻身全球第二梯队前列,并向着第一梯队努力,但短期内西强东弱的区域格局,还是难以改变,并可能存在地区差异加剧的风险。
心致苍穹外,躬身方寸间,以康辉新材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不仅要为投资者在利润方面负责,更肩负着中国跻身新材料领域第一梯队,甚至是不再被“卡脖子”的重任,而这也是一场“不能输”的硬仗。
作者 | 冯晨晨编辑 | 刘肖迎
运营 | 刘 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