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没有现金时代”,不仅年轻人爱用支付宝、微信之类的手机支付工具,就连老年人在买东西时也更倾向于刷手机,很少有人再用现金付款了。与此同时,国内的商家也早就开始接受支付宝、微信等手机支付平台,方便收款。现在连路边卖菜或做早餐的小商小贩也都能通过扫描二维码收钱。手机支付已经成为国内结算支付的主流。
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德国等,手机支付却不太受欢迎,他们更喜欢用现金或信用卡来付款。这让我们不禁感到奇怪,为什么越是发达的国家,越不支持手机支付呢?“没有现金时代”真的那么好吗?还是存在一些我们忽视的危险呢?
(资料图)
事实却是,除了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民众仍然习惯使用现金或信用卡进行交易。
那么,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发达国家越发达,越不流行用手机支付。这个假设又是否正确呢?
首先,中国的手机支付从2004年开始,阿里巴巴成立了支付宝,为电商交易提供信用中介服务。多年后,在国家银行的支持下,第三方移动支付开始普及,才形成了中国的“二维码文化”。然而,最重要的催化剂是中国人对这一概念的接受度。整整80%的中国人都支持手机支付,因为扫码方便又酷,花钱也不觉得痛。当然,剩下的20%是不太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正是因为中国人的接受程度,手机支付才能迅速在中国走红。所以,我们可以说,流行手机支付需要大家的认同。
然而,在发达国家情况却不同。根据科学日报的数据,丹麦、挪威和瑞典这几个发达国家在“无现金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CNN报道称,挪威央行的数据显示,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只有不到6%的交易是使用现金完成的。
而像美国、日本、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最依赖现金的国家之一。原因有几个:
首先,信用卡支付在这些国家使用已经几十年了,信用卡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信用卡私密性强,账户资金的安全性较高,人们早就习惯了用信用卡和现金结算。其次,发达国家的居民喜欢透支消费,信用卡能满足这一需求。在这些国家,人们不存钱,只借钱消费。
其次,发达国家的居民也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他们不相信手机支付工具,而信用卡则更注重个人隐私。然而,移动支付会获取到用户的消费地点、购买商品和花费金额等个人隐私信息,这些都会被移动支付平台用于大数据分析。
然后,信用卡市场在发达国家非常大,银行们不愿意放弃这块大市场,也不愿意让移动支付平台分一杯羹。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银行会推动居民使用信用卡,并采取积分越多消费越多的策略。
除此之外,中国市场上支付宝和微信和谐共处,且投入成本低。只要有一部手机,每个人都能安装支付宝和微信进行支付。而美国不像中国,对于不发达的地区并不采取扶持政策。移动支付需要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作支撑,而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选择性,商业性的基站建设不划算,所以基站建设也是不均衡的,这就造成了移动支付在美国普及不开的局面。
从必要性上来说,“没有现金时代”并不是一种必然趋势,也不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模式。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特点,对于移动支付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
有的国家可能更倾向于推进“没有现金社会”的进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性;有的国家则可能更倾向于保留现金支付的习惯,以维护货币主权和个人隐私。
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发表评论,我们期待你的观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