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而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门“必修课”。要想高分通过这门“必修课”,我们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开放合作,防范“闭门造车”。
(资料图)
开放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这是在历史经验基础上,展望未来道路的现实抉择。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40多年发展进步的强劲动力,也是未来继续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样离不开这个重要法宝。
“开放合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互动融合。”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主任刘群彦说。
“强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然是国际化、全球化的。在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体系中不断塑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是实现强国建设目标的基石。”哈尔滨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马涛说,中国制造业从“一穷二白”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坚持开放合作始终是关键内容。中国超大规模劳动力进入全球要素市场形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得到长足发展,也为新能源汽车、ICT产品等全球优势企业成长提供了高效率市场母体。
——这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把握未来机遇的现实抉择。
我国拥有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这两大优势是多年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竞争的结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开放发展的坚实基础。
现代化与国际化息息相关,开放度与竞争力相辅相成。能否构建开放合作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能否在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中赢得战略主动。与国际产业体系接轨,我们才能更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中保持不断进取的创新活力。
——这是在历史规律基础上,谋划未来发展的现实抉择。
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紧密互动;放眼全球,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更加开放条件下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世界、面向国际市场,开放性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要在与全球要素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的深度互动中,获取高端需求信息,并向外释放体系发展的能量。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未来,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交往,深化创新链、产业链及供应链合作,创造增量市场,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说。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乎国家总体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大局,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才能增强对高等级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的吸附力,才能提升对创新链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力,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闭门造车”建不好现代化产业体系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通过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中实现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有的地方为何会出现闭门造车现象?
陈强认为,这与客观环境和主观心态都有关系。一是客观环境所致。当前,少数国家在科技和产业合作中“筑墙设垒”“脱钩断链”,试图让中国高科技产业陷入“独坐一隅”的境地。二是与主观心态有关。或表现为“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缺乏认识和理解科技产业发展前沿及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主动性;或表现为盲目自信,认为制约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瓶颈问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突破;或表现为片面追求安全性而强调“国产化”,导致在力量组织、资源配置、要素流动等方面的自我孤立和封闭。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要潜心深耕、久久为功,更要放眼看世界,集结全球英才同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突破。”陈强表示,“国产化”并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的,重要的是在国际形势云谲波诡的情况下,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全球化虽然不断遭遇新挑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是要坚持唱好“国际歌”,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物质技术基础。
有的人把自主创新理解为单打独斗,将其与开放合作对立,这显然是错误的。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我国不少高新技术产业就是在“国际歌”声中发展壮大的。很多产业国外发展更早,技术、设备、法规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以生物制药行业为例。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起步比欧美发达国家晚20年至30年,由于产品的发展和迭代需要时间,一些研发生产的设备和试剂还需要依赖进口。但是,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坚持开放合作,不断开发国际市场,通过投资并购、专利授权、产品转让等多种形式扬帆出海,逐步缩短与海外成熟市场的差距。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至2021年我国生物制品进出口总额从587.7亿元增长至2933.5亿元。其中,前4年均呈平稳增长态势,出口额显著低于进口额,2020年仅为357.3亿元,2021年生物制品出口额大幅提升至1872亿元,涨幅超过400%,并实现近5年来首次贸易顺差。
“闭门造车意味着落后和被淘汰,我们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强化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跟上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首席科学家陈炳良博士介绍,企业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开放创新,走全球化道路,与国际知名企业达成多项国际合作,其研发、生产标准经受了国际质量标准的考核,也形成了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成为民生领域让外国人掏钱购买中国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
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顶风逆流”。一些国家企图“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妄想将我国排除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外。而打破“小院高墙”最有效的方略,不是回归封闭,而是推动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向世界表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决不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
——坚持开放合作,构建更符合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科技创新的体系,一定要尊重科技创新的规律。”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米磊说,他一直在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但真正的科技前沿项目很难在早期得到融资。一方面,很多靠传统产业起家的民营企业,对高科技不熟悉不理解,钱放手里不敢投向未来;另一方面,不少有实力的国企央企投资决策相对较为保守。
以可控核聚变技术为例,这是能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新能源技术,中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工作也居于国际领先方阵。近年来,全球商业资本正加速涌入可控核聚变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可控核聚变的私营公司共有23家,而中国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私营企业寥寥无几。
“我们在面向未来的风险投资领域,跟美国有很大差距。创新就是有不确定性,要试错,要百花齐放。需要包容,才能鼓励创新。”米磊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机制,对量子、光子芯片、可控核聚变等需要长线投资的硬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意味着从人才选拔到资金投向,从评估机制到奖惩机制,都要围绕创新规律来建立。
——鼓励参与竞争,吸引更高质量的全球资源。
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折合1891.3亿美元,同比增长8%。这个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外资企业仍然看好在华发展前景,中国仍然是全球投资高地。
在当前全球形势下,我们要在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方面下更多功夫。马涛说,2021年国外申请人在华取得发明专利授权超11万件。截至2022年底,全国逾1300个技术委员会中,外资企业参与比例超六成。但与此同时,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多聚焦本地市场开发,偏重医疗医药、先进制造等行业内需,面向全球外需的核心研发任务少,前瞻性基础研究不多。
实现高水平“引进来”,要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设立研发中心,或与本地机构合作组建国际研发联盟和联合研发机构,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我国标准的预研、起草等工作,支持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创新发展;要发挥国家重点和重大外资项目牵引作用,引导全球资源积极参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要支持我国企业布局海外开放创新体系,鼓励我国各类创新主体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海外科技创新中心、海外创业基地,支持我国企业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和用户积极开展共享式创新合作,通过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推动适宜技术和成果的跨国转移转化,推动双向技术合作。
——强化协同联动,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坚持开放合作,不仅要对外,也要对内。与对外开放相比,对内开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少。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相互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刘群彦建议深入开展要素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土地、劳力、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改革,降低对土地、劳力资源的过度依赖;培育、引进创新人才、高新技术,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开放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参与国际循环,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经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经济日报记者 齐东向 顾 阳 牛 瑾 佘惠敏 黄 鑫 欧阳优 执笔:佘惠敏)
来源: 经济日报
关键词: